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:
“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,就是没有性教育。”
妈妈诧异地看着她,回答:
“什么性教育?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,
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?”
思琪一时间明白了,
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,
他们旷课了,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。
——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
上周日(12月4日),我们在雨林古树茶如期迎来【海涛教育留学公益沙龙第40期】,共同倾听荟光教育咨询创始人、性教育课程设计师王媛老师(Emily)与我们分享如何与孩子轻松谈性,感谢王媛老师的精彩分享。
在许多家长眼中,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情。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?是帮助孩子建构完善的性人心理人格脊椎。在互联网时代,青少年性教育,如果父母缺席,网络将成为最大影响者。
如何将“解决问题模式”变为“能力构建模式”?则是我们组织每场沙龙的最终目的。
未来,期待我们一起构建更多能力。
讲座分享
“从北上广深四地来看,对于如何与孩子进行性教育的交流,深圳的家长们是最为开明的。” 有着10逾年家庭性教育推广经验的王媛老师在本期沙龙里如是说。
或许这也是我们此次沙龙基本没有做广泛邀约,但慕名而来的家长人数却超出了我们的期望的原因。
会场精彩照片
王媛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从事推广家庭性教育的缘由,也总结出不同年龄段孩子性教育的区别:从小学生的懵懂无知、初中生的“你知道我知道,但我们都装作不知道我知道”的性议题,再到高中生的“侃侃而谈”。针对青少年的性格特性:冲动、自我、冒险,王媛老师引出了今天的重要主题:如何把“火药桶”变成亲子沟通的桥梁。
从理论方面,王媛老师强调性教育应将“解决问题模式”转变为“能力构建模式”,将孩子青春期遇到的性议题视为:为孩子“增能”的机会。
接着,王媛老师列举了众多性教育的具体议题,以头脑风暴、场景模拟等形式与家长们进行了问答互动。家长们积极发言、各抒己见,将讲座氛围推向高潮。
最后,王媛老师提到谈的重点在于倾听与表达,也分享了一些与孩子介入性议题的方式,如电影、书籍,或向可信任的其他角色寻求帮助。王媛老师还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给家长和青少年阅读的书籍,如《比青春期更关键》(可在微信读书阅读)、《花样少女/男的烦恼》,以及电影《少年时代》和《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等。
如何谈性?整个沟通方式被王媛老师总结六个环节:倾听,同理心,澄清与纠正,导入家庭价值观,包容与接纳,分享。谈及这六点,家长们感慨万千,因为这种方式,不仅仅可用于与孩子们谈性,甚至适用于任何有效地交流与沟通。
在王媛老师风趣幽默、干货满满的分享中,两个小时的沙龙不知不觉就来到尾声。此次沙龙活动中,不少家长都是带着“想谈性,但又不知如何开口”的困惑前来参加,相信今天的交流不仅能为家长朋友答疑解惑 ,还能为大家打开青少年家庭性教育的思路,提供更多科学可行的教育与引导方法。
此外,海涛教育还为大家争取了三场仅面向青少年的性教育桌游活动,欢迎家长们分享给孩子们。如需了解和报名参加,可联系海涛教育的顾问老师们报名。
名额有限,先到先得哦!
以上为本期全部内容,欢迎转发~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Seafame
www.seafameedu.org
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
愿你求索之路
有专业的、有温度的
海涛留学定制顾问团队
为你保驾护航
点亮“赞”&“在看”